端午车展,本该是各路看客寻觅心头好的轻松日子,硬生生被余承东几句话,搅合成新能源江湖的“华山论剑”。
他那句“以菊厂的品控圭臬衡量,有些车企的产品压根儿没资格出货”,简直是AOE伤害,把一众造车势力都给囊括了进去。
这事儿,吃瓜群众看得津津乐道,然则,估摸不少友商大佬,内心里怕是已经将“余大嘴”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。
于是便有人发问,同样是执掌一方的大佬,怎的雷布斯就显得那般“温润如玉”,余承东却如此“率性而为”呢?
依我看,这二位着实大相径庭,不妨先捋一捋他们的过往履历。
雷军,生于1969,荆楚人士,毕业于珞珈山下。
余承东,同样是69年生人,皖西人氏,清华园走出的学子。
雷军28岁执掌金山帅印,余承东1997年便领军搞出了GSM产品。
雷军37岁功成名就带金山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,2010年二次创业,执掌小米,2018年小米问鼎世界500强,后又高调杀入汽车赛道。
余承东呢?
2008年成为华为驻欧钦差大臣,2010年接管华为终端,2019年率领华为军团挥师挺进汽车界。
瞧见没? 履历皆是金光闪闪,然则细细品味,个中滋味便显露无疑。
雷军的“谦”,或许与其早年的摸爬滚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其在金山一步一个脚印,深谙创业之维艰。
后涉足电商,创立卓越网,售卖后套现离场,转身成为天使投资人,投了不少项目,阅尽人间百态。
这番经历让他更懂得“以和为贵”,毕竟,多个朋友多条路嘛。
小米造车,亦是如履薄冰,唯恐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。
余承东呢?
他的底气,很大程度上源于华为这艘巨轮。
华为是何许存在?
那是历经风雨洗礼,技术底蕴深厚的业界翘楚。
余承东在华为内部,亦是披荆斩棘,一路扶摇直上,WCDMA的成功,为其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这种环境,更容易滋生出一种“舍我其谁”的自信,言语自然就更直接,甚至有些“恃才傲物”。
实则,他们之间的差异,亦折射出两种迥异的企业文化。
小米更像一位“草根英雄”,凭借互联网思维和极致性价比杀出一条血路。
而华为,则是典型的“技术原教旨主义者”,信奉技术至上,质量为王。
余承东那句“质量标准”,实则也体现了华为对其产品一贯的高要求。
然则,这种高标准,是否适用于所有车企?
是否略显“何不食肉糜”?
毕竟,每个企业的资源禀赋、技术实力、市场定位皆有不同,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度量。
更何况,时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,各家都铆足了劲儿抢占市场份额。
若真按照华为的标准来,估计不少车企都要偃旗息鼓了。
故而,余承东之言,纵然或出于善意,但着实有些“剑拔弩张”。
这让我想起一桩旧事。
曾有位友人,酷爱炫耀其手头的奢侈品包包,动辄贬斥他人所用皆为赝品。
结局如何?
树敌无数。
事实上,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抉择,实不必以己之标准去臧否他人。
言归正传,余承东的“大嘴巴”,此番究竟伤及了谁?
表面上看,是得罪了其他车企。
但抽丝剥茧,或许也给华为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。
毕竟,合作共赢方为正道,一味地贬损他人,抬高自身,终将作茧自缚。
当然,咱们也不能全盘否定余承东的初衷。
其放出此番言论,或许也是想警醒业界同仁,质量乃汽车行业的生命线,不可为追求销量而舍本逐末。
然则,表达方式至关重要。
恰如烹饪,食材再上乘,亦需讲究烹饪之法。
话说得过于直白,容易引人反感。
只是这口无遮拦的“大嘴巴”,在今日之新能源车企竞合格局中,到底是真性情,还是情商堪忧?
委实难下定论。
盖因,有人欣赏其率真,亦有人觉得其太过张扬。
实际上,企业家亦是凡人,亦有其个性与脾气。
然则,作为公众人物,一言一行仍需谨言慎行。
毕竟,一语不慎,便可能引发一场公关危机。
雷军与余承东,恰似一枚硬币的两面,一位温润如玉,一位锋芒毕露。
他们的差异,亦折射出中国企业家的多元化面貌。
但无论如何,都期许他们能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,贡献更多的力量。